543萬民工領頭人,淮海戰役中功績不輸粟裕,女兒曾任國務院副總理
我黨湧現出的璀璨將星裏,最著名的莫過於十大元帥、十大大將,可是你知道嗎,倘若真正論及資曆及貢獻,有一個人完全可以與他們相提並論。
你可以稱他為“543萬民工領頭人”,也可以稱他為“80萬小推車引航者”,甚至你可以說,他才是淮海戰役的最大幕後功臣,而他的名字,就叫做劉瑞龍。
無需詫異,因為你並沒有聽錯,他就是我國第4位女副總理劉延東的父親——劉瑞龍。

烽火年代:革命不可或缺的一塊磚
1910年,劉瑞龍出生於江蘇南通,俗話說得好,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從小就了解到母親辛勞的劉瑞龍,非常能夠體會到窮人的苦痛。
所以當他在學校接觸到馬克思主義的時候深感認同,並隨後就在1927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要知道1927年可是個特殊的日子,彼時老蔣叛變革命、大搞白色恐怖,全國之內皆是風聲鶴唳,但凡是意誌不夠堅定的人,都不敢跟共產黨惹上關係。
有不少共產黨員更是忙著退黨、害怕受到牽連,可劉瑞龍不一樣,他非但不怕,反而還敢迎著老蔣的屠刀,朝著共產黨的方向靠。

除了過程的膽魄之外,劉瑞龍還相當有本事,憑借著其卓越的政治與軍事能力,在1929年的春天,他就被選為了中共南通省委委員,要知道當時的他才年僅19歲。
少年得意的劉瑞龍,並沒有浮躁,反而是更加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去,腳踏實地的為人民做實事。
也正因如此,次年他才會主動領導蘇北農民武裝起義,成立了赫赫有名的紅十四軍。
革命是艱難的,武裝起義尤是如此,在紅十四軍的武裝起義失敗後,劉瑞龍被迫前往上海、被迫進行潛伏,不過由於他的能力擺在那裏,所以同年冬天他就又重新擔任了中共江蘇省委外縣工作委員會書記一職。

在這之後不久,劉瑞龍又陸續擔任了紅29軍政治部主任、中共川陝省宣傳部部長,以及紅軍總政治部宣傳部部長等等職務,也正是在這一時期,他在宣傳以及後勤方麵的能力得到了能不能廣泛認可。
在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劉瑞龍服從組織的分配,在陝西的青年訓練班中擔任教務處長。
這一時期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給我黨培養中堅幹部,而後來我軍中有很多赫赫有名的將領,其實在這一時期還都是他的學生。
後來劉瑞龍又兼任了淮海抗日軍政幹部學校校長,繼續發揮自己在教育方麵的才能,為我黨作出了卓越貢獻。

當劉瑞龍陸續從事過軍事、宣傳以及教育方麵的工作之後,我黨逐漸認識到這是一個全麵人才,在當時人手緊缺的情況下,我黨又把他調到了行政部門,讓他到淮北行政公署中擔當主任。
主要就是維持地方穩定、完成製度更替,並且促進經濟文化發展,事實也證明,劉瑞龍在行政方麵也的確頗有天賦,在他的治理下,整個淮北地區井井有條、發展速度在我黨的根據地中都是較為迅速的,他也因此廣受認可。
也正是因為發現了劉瑞龍的“全麵性”,所以在後來的淮海戰役中,我黨才會讓他去領導華東戰場的人民,為華東解放軍後勤部隊起到一個提綱掣領的作用,而最後的結果證明,劉瑞龍在後勤方麵也是真的厲害。

淮海戰役期間,給我軍部隊提供支持的主要是山東、安徽、江蘇以及河南四省人民。
而為了能夠幫助我黨打贏淮海戰役這場關鍵性戰役,僅這4個省份出動的民工人數就高達543萬人。
在這543萬人中,有391萬是臨時民工、130萬是二線民工,還有22萬是常備民工,據說當時民工與參戰部隊的兵力比例為9:1,也就是說,當時粟裕大將隻指揮了60萬軍隊,而劉瑞龍所指揮的人數足足是他的9倍。
雖然說劉瑞龍所指揮的民工不需要正麵參戰,指揮難度相對較低,但是能夠指揮如此龐大數量的民工,依舊可以說是劉瑞龍指揮能力強悍的最好證明,當然,這裏邊也離不開他在後勤方麵的天賦和努力。

過去,大家應該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淮海戰役是靠80萬小推車推出來的”,而今天我們要告訴大家的是,沒有劉瑞龍總領全局,這80萬小推車還真不一定能推出淮海戰役的勝利。
這也是我們說劉瑞龍在淮海戰役中的貢獻並不比粟裕要差的原因。
畢竟古話還說呢,“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倘若要用一句話來形容劉瑞龍在戰爭年代的貢獻,那麽我們認為這句話最為恰當,
“劉瑞龍是革命年代不可或缺的一塊磚,黨哪裏需要就把它往哪裏搬。”

和平年代:傳奇始終被稱之為傳奇
由於在革命年代中後期,劉瑞龍一直都沒有正式帶兵打仗,所以他在我黨諸多將領中是名聲不顯的一個。
而這種情況在建國之後也得到了延續,新中國成立後,劉瑞龍離開部隊,回到了他擅長的領域,成為了農業部常務副部長。
在兵荒馬亂的年代,帶兵搏殺最容易掙得一份盛名,而等到和平年代想要揚名立萬就不容易了。
但是也不是沒有方法,比如說從事外交這方麵,由於這份工作露麵比較多,而且還相當重要,所以倘若有本事能將其做得好,也是能夠名垂青史的。

可是劉瑞龍並沒有這麽選,他選擇了同樣重要,但是很難被人們記住的“農業”,不得不說,這或許就是一個老輩革命者無私奉獻、一心為民的最好證明。
傳奇之所以被稱之為傳奇,或許就是因為他們所處的位置不同而有所改變。
劉瑞龍在決定主抓農業之後,在這方麵兢兢業業的工作了將近40年,直到去世前夕都還在主持中國農史學會學術討論,可以說是敬業最好的代名詞。
隻不過長期勞累的工作,最終也拖垮了他的身體,在他1988年主持會議期間,由於身體勞累過度,最終引發了心髒病,操勞過度不幸去世了,不得不說,這是黨和人民的一個重大損失。

不過,劉瑞龍雖然去世了,但是他依舊給我們的國家留下了一份光彩,這份光彩就是他的孩子們。
他的一生一共有4個兒女,讓人稱道的是劉瑞龍把這4個兒女都教育得很好,都是祖國的棟梁之材。
首先,我們先來聊聊他的長女劉延淮,這位女士後來成為了北京東方靈盾科技有限公司的總裁,事業上可以說是做得風生水起,但與此同時她也沒有忘記國家,所以她還是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製定工作專家組成員。
相對於長女劉延淮來說,劉瑞龍的長子劉延申也不差,不僅在華中師範大學擔任教授,還是國家數字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至於我們接下來要說的這位,就是文章開頭我們提到的劉瑞龍的次女劉延東,這位不僅是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而且還當上過我國的國務院副總理,是我國曆史上第4位國務院女副總理,可以說能做到這個位置上,她所付出的努力和貢獻是毋庸置疑的。
至於劉瑞龍的小女兒劉延寧,雖然不像姐姐坐到國務院總理那麽高的位置上,但是同樣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她是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的執行會長,行業內影響力非常大。
劉瑞龍在教育子女這方麵的能力,再一次證明了他是個“全能性人才”,也正因如此,所以我黨對於劉瑞龍同誌一直都非常重視,並且始終對他委以重任。
而劉瑞龍也沒有辜負我黨的信任,為我黨奮鬥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為我黨獻出了所有的精力和青春,這種先輩,值得我們銘記緬懷,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共同學習。